飞鱼号率先靠岸,义社几人跳下船,递上通票。两个穿钩字官服的人直接从甲板走上来,啥也没说,先翻了翻舱室,又指着船尾问:“这艘是从哪儿来的?”
“蛟尾港。”
“蛟尾?就是那近海小码头?”
“现在叫南洋转运点了。”刘小石语气不太客气。
钩吏眼皮一跳,嘴角翘了点,像是记下了什么。
他往回走时扔了一句:“货别卸,得过我这儿手里的印。”
秦少琅这时候才慢悠悠地下船,手里没拿兵器,也没穿那身“少东家”的行头,就一件旧布褂子,一只笔袋,一副盐账簿。
他一步一步走到那钩吏跟前,把账簿啪地拍在对方面前。
“你不是要印?拿印来盖。”
那钩吏愣了一下。
“我这不是还没看……”他话还没说完,秦少琅直接扯开账簿,“三十八笔盐货、二十笔货票、十四条江南通路,哪一条不写得明明白白?”
“这……”钩吏一时没接住话。
“你要查,我请你看;你要扣,我请你写。”秦少琅语气平稳,“但你要敢撕,我回头就进盐漕司当着你上司的面,把你今天说的每一个字都复述一遍。”
那钩吏脸色变了。
这不对劲。
他们钩查惯了,寻常商人一听要查票都吓得腿软,恨不得当场塞钱。他们能这么横,也是仗着没人敢当场硬顶。
可眼前这个秦少琅,脸不红心不跳地翻账本,还敢说“进盐漕司告状”……
他是真有备而来。
而且真敢走章程。
钩吏心里一凉,手下那几人已经不敢乱动了,连翻货的动作都慢了几拍。
“你这账……是哪儿封的印?”他咽了口口水。
“张簿头。”秦少琅语气还是稳的。
这下子,钩吏是真的不说话了。
张簿头是京里有名的清流,哪怕在盐漕司里头,也算是有自己一系的官位,平日不掺营利、不接吃请,可要真有事,他一句话能把三四个钩子一锅端。
这摊子,他们动不起。
“……我们只是例行查验。”那钩吏干巴巴地说,“货您可以卸了。”
“那就照规矩来。”秦少琅指着自己那只贴了鱼酱标的木箱,“这箱也得过你印。”
钩吏一听,脑门子立刻一紧。
他知道,真要收这印,就是默认这批货一切合规,往后谁再想翻旧账都没机会了。
可偏偏,这时候不收印,就是抗命——他们只是钩子,是执行,不是主事的,要是真连张簿头亲批的账都敢挡,那就是不长命了。
他咬咬牙,手一抖,啪地盖了个印上去。
【系统提示:账册入港审核通过】
【通京主线阶段完成:1/3→ 2/3】
【奖励解锁:“账册防改模块Lv1”】
【当前风险等级:25%】
秦少琅没看提示,只是把木箱推回船上,自己转身往码头外走。
“去哪?”刘小石问。
“宣仁坊张宅。”
“现在?”
“现在。”
京城不比蛟尾,不认你是商,不管你带几条船。
但只要你有人认你,哪怕你不是百官,也能走进户部、盐道、六部衙门的门口。
京城的街,是直的。
不是那种弯来绕去的小巷,而是一条一条笔笔直直的官道,青石铺地,两边屋檐统一高度,墙上没有标记,门前不摆摊。
规矩严得吓人。
宣仁坊就在京南第三道坊口外,是个夹在贵人住处与旧官宅之间的“夹层区”,没什么吆喝声,但人来人往。
白潮号停在港里,刘小石留守,秦少琅自己带了两个人上街。
街上没多少行人,地上扫得干干净净,连口痰都没有。
他走到张宅门前时,才发现那宅子比想的要破,红漆门框掉了半边,石狮子没头,院墙边还有一窝流浪猫。
但门口那块牌子是真家伙——“内阁抄录使遗宅”。
说明这屋的主人不是普通老百姓,最起码,祖上进过阁。
他站在门口敲了三声门,没人应。他又敲三下,还是没人。
正要退开,那门从里面“吱呀”一声自己开了,一个驼着背的老仆出来,眼神不太对地打量他。
“找谁?”
“张洛之。”秦少琅答得干脆。
老仆眉头皱了下,没开口。
秦少琅从怀里掏出那油布包,没递给他,直接往门口一搁,包没开,标记露着,“江南盐道转口线,死前转交。”
这下老仆不敢拦了,转身就往里跑。
不过半炷香功夫,一个穿常服、背挺得笔直的中年人从院里走出来,一只手还拿着那布包,脸色不太好看。
“你就是……白龙镇的秦少琅?”
“我带了账,也带了人。”
张洛之点点头:“进来吧。”
他带着秦少琅穿过一段青砖小道,绕过竹林,进了一间藏书楼。
屋里没有多余陈设,一张木桌,两排书架,半面墙挂的是舆图,另一面全是盐票。
张洛之把油布包往桌上一放。
“你是怎么知道这玩意的?”
“救过你一条货线。”秦少琅说,“你自己留过话,若我能带着账走到京里,你替我开口。”
张洛之点头,手指在桌面敲了两下。
“你知道我现在是什么身份?”
“不知道。”
“张簿头,盐漕司七房正典史。”
秦少琅没说话。
“我可以保你进户部呈账,但后面的事你得自己扛。”
“你帮我把门打开,我自己进去。”
张洛之点点头,从抽屉里拿出一枚半旧的印章,盖在一张通文上。
“这是你能进六部衙门的通文。”他抬头看了秦少琅一眼,“不是所有商人都能拿这玩意的,你现在算是正经挂过账的户部外引商。”
秦少琅伸手接过,正要转身,张洛之忽然道:
“贺家那边,很快就会知道你到了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
“你这次来,是想对上他们?”
“不是想,是得。”
张洛之没再说话,只是轻轻把桌上的那封账册翻开了一页。
“你要想走得远,这些东西不够。”他指了指那薄薄几页账本,“你得有人,有信,有货。”
秦少琅点头:“人,我有。信,您给。货……”